im电竞(中国)-官方网站

您好,欢迎访问im电竞(中国)-官方网站

案例分类一
您的位置: 主页 > 客户案例 > 案例分类一

“im电竞”灶台上点燃喜悦

发布日期:2023-12-29 00:05浏览次数:
本文摘要:灶台上点燃喜悦

国庆节到了,家住上阳花园的王来福在整理地下室时,发现了两样用不着的东西:旧的液化气灶和一堆煤球。

灶台上点燃喜悦

国庆节到了,家住上阳花园的王来福在整理地下室时,发现了两样用不着的东西:旧的液化气灶和一堆煤球。58岁的王先生如今用的是管道煤气。他感慨地说:新中国建立以来,单是这烧的变迁,就经历了烧煤、烧液化气和煤气,真是不出厨房就见巨变,“燃料革命”点燃着百姓的喜悦。

居家过日子,首先要解决烧的问题。解放前,豫西不少地方采取最原始的办法烧柴火。解放初期,河南一些小型煤矿复苏,“乌金”被认为是最珍贵的燃料,进入百姓灶台,但都是散煤,用时须浇水和成煤块,不方便。

1977年,洛阳城中一些居民开始用上蜂窝煤,当时31岁的王来福是其中一位。他说蜂窝煤属于型煤,便于运输和储存,比散煤进了一大步,很受百姓欢迎。

但烧蜂窝煤受限制,当时是计划经济,城市居民到煤球厂拉煤,得先拿上煤票,然后借一辆架子车或三轮车,排队装车,验票验数后才能出门,费时费力,非常麻烦。但市民已经很满足,把堆在走廊里、储藏室的煤球,视作温馨生活的一部分。

当时农民进城,见到蜂窝煤羡慕得不行。

当时,地市级行政机构都设有煤炭管理局,说明煤炭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。

王来福说,如果不是液化气的出现,大家觉得用蜂窝煤已是最“高级”的了。可是时代发展出人意料,上世纪80年代初期,石油液化气瓶出现在一些居民的厨房,由烧煤到烧气,成为一次燃料革命。当时,没用上液化气的市民,看到别人可以集资灌气,羡慕得两眼放光。

王来福有运气,当时住在七一路,所在单位又是第一批集资大户,所以最早用上了液化气。王来福至今想起第一次“领气”的情景还很自豪:“我记得很清楚,俺家那只液化气罐,崭新,漂亮,扛在肩上还能闻到淡淡的油漆味。那天,我扛着几十斤重的实罐上6楼,高兴,一点儿不觉得沉重,因为这栋楼就我一家用液化气。

左邻右舍跟着我上6楼看新鲜,人家想搭把手帮我抬抬,我都不让,觉得那液化气罐是宝贝,怕弄坏了。”

新鲜事随着时代发展纷至沓来,王来福说,2001年1月我家刚搬到上阳花园,3月便用上了煤气。

说实话,我没像当初用上液化气那样兴奋,觉得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,新鲜事和好日子后头还多着呢!

王来福虽然“没兴奋”,但有人“兴奋”。去年,他家附近又新建了一大片商品房,全部接通了煤气管道,房地产开发商发布广告时,特别强调:“该住宅区全部通煤气!”并把“煤气”两字写得大大的,开发商说:开门七件事,柴米油盐酱醋茶,“柴”排第一,重要呀!

一些市民用上煤气后感叹:多方便!像自来水一样,一扭开关,就能做饭!这不是“自来气”是啥?前年春上,家住老城的一位在银行工作的男青年,看到最早用上煤气的单位都在西工区,愤愤不平地找到市燃气总公司:“我急着用煤气哩!煤气啥时才能到老城?”对方故意问:“你为啥急着用煤气?”不料这青年回答“戗人”:“为啥?不为啥!啥先进我用啥!你说现在的人咋都不拐回去烧柴火?这还用问!”

是的,啥先进用啥。

老百姓不爱讲大道理,但最认理,最乐意跟着时代走。现在,我市居民煤气用户近3万户,另有已安装煤气管道设施的2万户。

一些科研院所,用煤气的居民已经达到100%,解放军外国语学院、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、河南科技大学等已经普及烧煤气。一位退休老干部总结得好:“小小灶台变化大,虽然灶上蹿出的都是火苗,但用的燃料不同,火苗里有变化、有喜悦、暖人心!”有人算了一笔账:现在1元钱可买5块煤球,如果三口之家每天用7块,每月需45元左右;用液化气,现在每瓶14.5公斤售价六七十元,同样的三口之家,一个月下来也得花上50多元。而用煤气,三口之家每月30元也就够了。

其实不用总结大家都明白,一种新燃料取代一种旧燃料,后者肯定胜于前者,这是不言而喻的——百姓灶台上不断点燃的欣喜,在说明燃料更新和进步的同时,更昭示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。


本文关键词:im电竞,im电竞官方网站,im电竞官方网站入口

本文来源:im电竞-www.kmganggeban.com

Copyright © 2005-2023 www.kmganggeban.com. im电竞科技 版权所有 备案号:ICP备91794043号-4

020-88888888